为深化产教融合,助力新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近日,设计与数字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组织2025级新生分批开展入企认知实践活动,先后走进中国(瓯海)眼镜跨境电商园区与洞头海窑艺术中心,通过实地参观与互动体验,探索工业设计在现代产业与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应用。
走进眼镜产业园:触摸设计驱动下的产业生态
10月19日,110名新生前往中国(瓯海)眼镜跨境电商园区,开展认知实践。园区以“集聚创新资源,服务眼镜产业全链”为定位,涵盖设计研发、跨境贸易、品牌孵化等环节。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同学们参观了设计研发中心与跨境电商展厅,简要了解了眼镜从市场调研、3D建模到打样试制的设计流程,以及结合人体工学的产品优化思路。展厅中琳琅满目的眼镜产品,涵盖时尚、功能性与智能穿戴等品类,并通过跨境渠道远销全球,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设计+跨境”的产业活力。
在随后的交流座谈中,企业代表分享了设计需扎根市场、兼顾美观与功能的心得,并围绕“创新难点”“技能要求”等问题与新生互动,帮助大家初步明确了工业设计在眼镜领域的职业方向。

探访海窑艺术中心:沉浸体验非遗海陶创作
10月20日,另一批新生则走进洞头海窑艺术中心,深入探寻海岛非遗——海陶艺术的魅力。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海窑艺术展览,系统了解了海窑的历史渊源与工艺特色。海窑以当地特有的海泥为原料,融合海洋文化元素,造型质朴而富有地域气息。
在实践环节,同学们亲手参与海陶制作,体验了将海泥转化为艺术品的全过程。许多同学表示,这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非遗技艺,通过指尖的触感,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中蕴含的匠心与智慧。艺术中心负责人介绍,海陶不仅承载着文化记忆,近年来也通过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出系列文创产品,拓展了市场与传承路径。
此次活动不仅是手工体验,更是一次设计思维的启蒙。学院教师指出,海陶艺术中的材料运用、形态塑造与文化表达,为工业设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有助于培养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的创新意识。


实践赋能成长,绘就产教融合新篇章
两次入企认知实践,是学院推进“产教融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举措。同学们通过“走出去”,在不同产业场景中拓宽视野,理解设计在驱动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中的多元价值。
学院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与眼镜园区、海窑艺术中心等企业的合作,推动实践教学常态化、项目化,助力学生成长为“懂设计、懂产业、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这场双线实践之旅,不仅为新生打开了认知行业的窗口,更点燃了他们以设计赋能产业、传承文化的热情,为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