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全面展开,为确保今年28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或高于2003年的同期水平,国家新出台一系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今年是我国高校扩招本科生毕业的第二年,高校毕业生达到280万,比去年净增68万,增幅为32%。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力争实现9月份就业率达到70%的目标。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刘大为说,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下岗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等因素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一些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毕业生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的矛盾。此外,还有少数毕业生就业期望比较高,同时某些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提高等方面也重视不够。
就业问题是我们国家面临的很严重的问题,据高校学生司毕业生就业处处长陈曦介绍,劳动部今年公布城镇新增劳动就业岗位900万个,其中500万个岗位用来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剩下的400万个就业岗位,除了要解决280万的大学生就业,还要解决200多万中专毕业生就业。从总量来看,目前就业岗位还不能满足整个就业人员的需要。
多管齐下,积极做好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
虽然今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全面部署下,各地各高校普遍采取切实措施,针对市场需求和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加大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广东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清华大学面向在校师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选修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从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入手,积极推行“本科生就业导师制”,采取“结对子”的方式给高年级每个学生安排导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就业方面的系统指导。
各高校还举办各类毕业生招聘会,采用多种形式“推销”毕业生。据悉上海交通大学多渠道全方位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通过推出“上海交通大学2004届毕业生推介洽谈会”和“周末赵平直通车”小型招聘会,提高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效率,学校今年3月还主动引进上海市公共职业介绍中心进入校园,代理300多家用人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1500多个。
为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各高校普遍以就业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向导,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北京大学根据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普遍存在的毕业生的只是能力结构失衡和综合素质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以发挥优势、保持特色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四种能力为中心,从加强通识教育、改革学习制度、调整学科设置、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为使学生提前感受择业、就业过程,积累择业经验,客观准确为自己定位,缩短走向社会的“磨合期”,各高校普遍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建立就业基地。中南大学与3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供需合作关系。就业实践使学生们预演了一次就业、择业,为日后真正的择业就业打下基础。
清华大学在2004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组织在全校研究生开展“启航计划”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毕业生就业压力不仅来自用人制度的冲突,更来自思想观念的冲突,各高校有针对性地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在国家西部计划的带动下,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就业成为目前毕业生就业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