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工贸   >   正文

【文成】千古人豪——帝师刘基

作者:信息中心  来源:丽水日报
  发布时间:2006年08月02日 15:09  浏览:
一位名人就是一部深邃的大书。

  刘基,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他的人生历史,他的文学著作、他的军事谋略,他的民本思想,所集成和发展形成的“刘基文化”,博大精深,煌煌鸿制,远非“一部大书”所能涵盖。

  7月10日至11日,在2006中国·青田刘基文化研讨会上,来自省内外的刘基文化研究专家汇聚一堂,交流研讨,妙语连珠,为开发“刘基文化”丰富底蕴,传承弘扬“刘基文化”出谋划策。

  立德 一身浩气诚意伯

  学贯天人的刘基曾被朱元璋赐封为诚意伯。在诚意伯的一生中,不仅撰写了大量广为传颂的名篇佳作,更以其不同凡响的精神品格和人格魅力,为后世留下了影响深远的宝贵精神财富。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学者都将目光投向了“刘基思想”、“刘基精神”的研究,他们不约而同地希望透过这样的深入关注,让刘基的精神遗产,得到后世子孙的永久传承。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魏青认为,刘基思想的精髓是“以民为本”的仁政学说。“一民一物吾肺腑,仁者自是哀鳏恫”,这种“仁”的精神,贯穿了刘基一生的政治践履,也正是这样的“浩然之气”,与现实发生碰撞,自然地激发出刘基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刘基笔下“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水,而不为不义动”的言说,体现了刘基所认同的“仁勇兼备”的英雄之道,成为刘基一生安身立命的基本准则。时至今日,这种时刻牵挂民间疾苦、以仁爱之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精神思想,依然值得今人借鉴与学习。

  在治国之道上,刘基主张的是“以德治国”。来自丽水学院的学者蓝斌认为,刘基立足于民本思想提出的“天生民不能自治,于是乎立之君”观点,指出了君主要善于聚民、养民、强调德治。基于这一思想,刘基提出一系列治国方法,如在《郁离子·千里马·抟沙》中,他以不同的抟沙方法比喻历代不同的治民措施,要求君主善于用德政来凝聚百姓,团结百姓;在《郁离子·灵丘丈人》中,他提出“养民如养蜂”的观点,提醒统治者要关心、爱护百姓。刘基所主张的“本之以德政,辅之以威刑,使天下倍畏”,是欲以一种“德法并用”的方式,真正实现对国家的全面、和谐治理。这样的理念,在追求和平发展的当今世界体系中,依然具有着难以估量的宝贵价值。

  刘基的高贵品格,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文著作中,更体现在他的身体力行中。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刘基文化研究所所长陈守文指出,即便对于墓葬这样在大多数人眼中不可忽略的“大事”,刘基也依然坚持践行他的民本思想和唯物的生死观。根据刘基的遗训,其墓原占地面积不到100平方米,既没有其他石雕附建物,也没有巍然屹立可标明墓主身份的志碑。至今,刘基的墓依然保持着上草下土、自然简朴的形式。一丘土坟,两袖清风,是刘基廉洁奉公,不置私产,清白一生的最好见证。陈守文认为,刘基的“薄葬”,是真正的移风易俗,他所提倡的“厚养薄葬,俭操丧葬,遏制陋俗”等观念,显示出其不拘泥传统礼俗的大师风范,无愧为今人的榜样和楷模。

  立言 一代文豪刘伯温

  “独标高格,时欲追韩、杜,”清人沈德潜在《明诗别载》中如此赞誉刘伯温的诗文。“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明史·刘基传》对刘基文章同样高度评价。

  自幼以“伯温”(百温)自号,勉励自己百温而不厌的刘基,年少时就好学深思,14岁始在处州郡学读书,四年后转至青田石门书院学习经史,打下深厚的学业基础。刘基一生留下大量著作,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经》等传世著作,亦诗亦文,亦寓亦讽,闪烁着深邃的儒学思想和睿智的军事谋略,让后人千百年来传诵研习。

  “君山洞庭隔江水,彭蠡无风波浪起。明窗晓晴图画开,兴入湘湖三百里……湖东去气通蓬莱,我欲从之归去来。蛟鼍塞川陆有虎,两臂无力令人哀。”研讨会上,杭州市萧山区历史学会的刘宪康直抒胸臆,朗诵起刘基在萧山湘湖所作的《题湘湖图》诗。他润了润嗓子,自豪地说,诗与高启齐名,文与宋濂并驾,在文学造诣上被称为明初三大家之一的刘基,在他传奇般的一生中,曾有那么一小段时间,与萧山的山水有过亲密接触,留下了十余篇诗文。这是刘基留给我们萧山珍贵的宝物。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明初接过话题说:“确实如此。在明初文坛上,刘基占有重要地位。他具有比较系统的文学思想,从儒家‘诗教’思想出发,强调作品的教化作用,贬斥元代以来的纤丽文风,提倡‘师古’,力主恢复汉唐时期的文学传统。刘基的理论和诗词,对于明初文风由纤丽转向质朴,起了重要作用。”

  承接周明初观点,来自山东枣庄学院中文系的女硕士顾瑞充满激情地介绍她对刘基诗歌的感悟:刘基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最为突出。诗歌之中,又以乐府、古体诗为优。刘基论诗主张“文以理为主,而气以掳之”,强调吟诗作文首先要注重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精神心理准备。正因为他“英特挺出”的个性和心系国事的胸怀,成就了他的诗歌雄浑、沉郁、高古的特色。即便是拟古诗,句句都渗透着他强烈的爱憎之情。像在《夏夜台州城中作》、《赠周宗道六十四韵》等诗中,就抒发了为民请命的志愿。《孤儿行》、《病妇行》、《田家》等一组诗中,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

  “刘基的寓言体散文也同样出色。他在1357年弃官隐居时所写的《郁离子》5卷,可称为意趣幽赜的文苑奇葩,更是他协助朱元璋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思想理论宝库。”来自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的张秉政教授接过话筒,他说,“郁离”二字,意思是“文明”。刘基的散文集《郁离子》全篇富有理趣美,文章多者千言,少者百字,在议论之中常杂以寓言,让读者在寓言故事中获知一般的哲理。它是中国寓言体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著作,其价值不仅在于它博采万汇、辩驳奇诡的文学审美功能,更在于其中闪烁着作者德政宽仁、为政爱民,不使民困等治国安邦思想的光辉。

  文以载道、文能行远。刘基的韬光隐晦之才华不仅闪亮在诗文上,体现在他的军事谋略和用兵之道上。青田刘基文化研究会顾问留葆祺老先生研究刘基多年,他对刘基的欣赏和崇敬溢于言表。“看看刘基的战略思想,实可为百代之圭臬。《郁离子·省敌》一章,堪称兵家经典。”他说,“刘基在文章中写到,‘善战者省敌,不善战者益敌。省敌者昌,益敌者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分化瓦解敌对阵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孤立主要之敌。几句话要言不烦,就把克敌致胜的方策说到了最根本的点子上,继而升华到‘惟天下至仁、为能以我之敌敌敌,是故,敌不敌而天下服’。”

  留葆祺进一步解释说,从刘基用兵作战的思想上,我们还可以和现代“统一战线”这个名词联系起来,在战场、商场、政治外交等领域加以运用,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俞美玉老师发表了同样的看法。她认为,文治武功并茂的刘基堪称千古人豪。能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家一身”的人,中国历史上唯有刘伯温。

  立功 无限风光在“旅途”

  “旅游与文化,是一对‘同胞姐妹’。一个风景名胜游览观光区的级别,除了取决于地质地貌的奇特,更取决于历史人文景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青田学者叶和君指出,石门洞之所以闻名遐迩,正是因为与刘基的名字紧密相连。作为刘基文化的物化载体,石门洞以其厚重的历史感与强大的名人效应,深深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弘扬刘基文化,能大大提高青田旅游景观的整体文化品位,使之无限增值。这是青田发展旅游产业的天然优势,具有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性。”

  然而,对于目前青田“文化旅游”的开发情况,不少专家学者却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在一心希望借助‘名人效应’的同时,青田给了‘名人’什么待遇?有刘基纪念馆吗?有刘基塑像吗?有修复前人留下的刘府祠吗?有重建刘基读书的石门书院吗?有以‘刘基’命名的建筑物吗?一概没有。口称‘名人之乡’,却难以让外来客人找到文化载体,因此,本地人以刘基为荣的‘自豪感’,显得底气不足。”青田学者李青葆在论文中犀利指出,要发展文化旅游,必须使刘基“走出石门洞”,全面展示出其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真正打响“刘基文化”这一地域品牌,使名人效应得到切实的延伸和发展。

  打好“文化牌”,能为旅游业的发展增强基础和后劲,这是与会专家学者达成的一致共识。武义县文联主席邹伟平用一个幽默的比喻,道出“刘基文化”在武义县开发俞源村旅游项目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发展旅游产业,必须做到并做好‘画蛇添足’。”

  俞源村,这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古村,自从被专家考证为“刘基按天体星象排列设计的太极村”后,通过短短8年的旅游开发,如今仅门票收入一项,去年就达到70万元,是石门洞景区门票年收入的四倍。“如果没有添上‘刘基文化’这个‘关键之足’,俞源村就不会吸引众多媒体竞相报道,就不会‘一夜成名’,更没有今天旅游的丰厚收入。发展旅游业,如果打出与众不同的‘文化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外地成功经验表明,时至今日,旅游经济的发展,已经难以单纯依靠山水风光与旅游服务业等层面的竞争而取得优势,只有增强文化意识层面的竞争实力,才能使旅游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以青田石门洞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丽水学院副院长吕立汉认为,目前鹤溪沿岸的景点分布过于繁密,而松溪沿岸的景点设置过于单薄,难以留住游客。他建议修复石门洞内的石门书院,并在鼓山上修建刘基塑像、建造休闲养生场所,从刘基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词语为各个景点冠名,同时在旅游产品、饮食文化的开发上下功夫,以“刘基文化”为基础延伸出一条完整的产业带,从细节入手,使石门洞景区与“刘基文化”实现完美结合。

  “还原石门洞幽远、和谐的自然环境,是开发石门洞旅游资源的关键所在。”针对目前石门洞景区规模偏小、内容单一等不足,叶和君认为,应当在确保石门洞原有风貌得以延续的基础上,开辟新的景区,建设新的景点,将石门洞充满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景区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相糅,真正实现利用与保护的良性循环。

  结语 合作等于双赢

  “在刘基一生65个春秋中,生活过的地方主要是南田、青田、处州、江西高安、南昌、杭州、绍兴、南京,其中南田出生地生活了15年,青田、处州先后生活了近20年。‘刘基文化’大量遗迹在丽水都有考证,现在丽水和青田都在启动‘刘基文化’遗迹保护开发工程。位于青田南边的文成县也在努力打响刘基文化品牌。位于北边的武义俞源村已启动刘基的星象太极文化研究。我建议,我们三地应加强合作,构建一条以丽水为中心,连接武义俞源村、文成南田村的刘基文化旅游线路。”满腔热忱关注刘基文化的丽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国安在研讨会上提出的合作倡议,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响应。

  “对,合作是最佳的选择,相互合作才有共赢。”浙江教育出版社编审郑广宣附议,他建言,现在武义、丽水、青田都已开通高速公路,唯有青田到文成南田村的交通干道还不便捷。建议两地政府赶快开通交通干道,让游客在探访刘基故里时走得更顺畅。”

  “不仅在旅游产业上,温州与丽水要加强交流合作,在学术研究上,两地同样要携手支持。”温州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语气激昂,他表示,丽水、温州两地研究刘基文化的机构如果想精选文章出集子,温州社科联愿意作出支持。洪振宁建议,两市最好联手成立刘基文化基地,共同对刘基在治国安邦领域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民本观念等进行深入而独创的研究。

  刚刚以访问学者身份从美国哈佛大学回来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家骊是研究刘基文化的专家,曾整理出版了《刘基集》。“刘基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林家骊介绍说,“在美国期间,我与许多美国学者谈起刘基,他们都略知一二,有几位还颇有研究。这说明,刘基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非常高。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刘基的文集和著作资料收集得相当齐全,甚至有些诗文集子在国内都已散失。因此,我觉得,大家应该开阔眼界,相互支持合作,挖掘开发‘刘基文化’丰富底蕴,使‘刘基文化’不断传承、弘扬。”

http://wznews.66wz.com/system/2006/07/20/100152726.shtml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06年08月02日 15:09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院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院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