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2025年省级职业教育一流人工智能课程立项名单,学校《人工智能导论》立项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深度学习》立项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AI+数字孪生可视化项目实战》《产品数字手绘效果图技法》2门课程立项人工智能特色交叉课程。
近年来,学校持续深化内涵建设,紧抓教育数字化转型机遇,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智慧课程创新升级,推动课程体系向高阶化、创新性方向蓬勃发展。下一步,学校将以此次立项为重要契机,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与水平,在“人工智能+”教育新赛道上持续贡献独具特色的“工贸智慧”与力量!


《人工智能导论》
该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人学懂AI”为核心理念,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基本素养和跨专业应用能力。通过项目引领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使其在“先实践、后认知”的过程中,系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核心技术与应用场景。课程深度对接真实产业案例,强化课程与岗位能力对接,围绕“基础认知—技能操作—原理探究”的路径,构建七大模块课程体系,内容包括:AI概述、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音频处理、AI模型、推荐系统、AI发展前沿。每个模块设计若干子项目,形成“任务—实践—知识”一体化内容结构。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门面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大二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和应用能力。本课程借助AI技术,构建了与线上课程配套的AI课堂,辅助师生开开展教学活动。AI课堂实现了对多模态课程资源进行切片,建立知识模型、能力模型和问题模型,帮助学生有效梳理课程体系。AI课堂同步搭载24小时智能学伴、课程讲伴,突破了课程教学的时空限制。通过学习,学生将获得深入了解深度学习的能力,掌握相关的编程工具和框架,提高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的技能,从而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AI+数字孪生可视化项目实战》
该课程以数字孪生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依托企业真实项目《数字孪生园区三维模型开发》,由校企双师共同构建“六模块递进式”教学体系。课程涵盖数字孪生基础、模型制作规划、校园模型搭建、项目复盘评估、AI+数字孪生及技能拓展六大模块。核心教学内容包括无人机倾斜摄影、激光扫描数据处理、高/低模建模、PBR材质纹理制作、UE引擎对接以及AI赋能场景设计等。课程秉承“实践导向、技术融合、产教协同”的理念,旨在培养掌握数字孪生三维模型开发核心技能,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规范意识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产品数字手绘效果图技法》
课程对标工业设计职业岗位数字化技术能力要求,结合AIGC新技术,在传统徒手绘制中植入数字手绘新技能,结合1+X产品创意设计技能认证与专业竞赛,全面融入“岗课赛证”。课程团队全程打造美育与创新创意“链式”课程思政,课程对标“四新”中的新工具与新技术,运用数位板工具,将原来的单一传统马克笔产品手绘,融入了数字手绘与即梦、豆包等AI工具与线上AI创作平台,构建“传统手绘+数字手绘+AI手绘创新”一体化的工业设计专业“三核”岗位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