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我缺了专业指导的知识和能力”,青年教师唐荣的来信,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记者随即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与素质提升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些考虑但不成熟。”
“高职院校需要多给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机会,这样整体教学质量才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没有真正在企业接受过锻炼,不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和生产流程,就很难适应以强调动手能力为特征的职业教育。”
……
记者采访了很多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像唐荣一样,他们在成长与素质提升的过程中都遇到过不少的困惑。
很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没有经过教师职业的专门化培养,很少有强烈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荣誉感。
职业起点
面对未来模棱两可
据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到高职院校任教的选择,约86%的青年教师择业排位在第三、四位之后。如此取向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他们趋同性的解释是“高职社会地位不高”、“研究型抱负与教学型现实差距大”、“担忧自己的专业和所长难以发挥”等。
记者采访的结果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高职院校新教师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可自己目前的职业,其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指向,这样的结果肯定会影响到其专业化发展。
“现在找工作真难,能在高职院校就业就不错了,专业发展只能慢慢再说。”这是一位新教师的话,很有代表性。在问及新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何企盼时,不少人回答“还没有考虑”、“先工作看看再说”、“有些考虑但不成熟”等。
“社会对高职院校以及高职院校教师的认可度不高,容易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缺乏职业自豪感、使命感。”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维新分析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自信心不足、素质不高,也使得一些教师觉得教这样的学生没有出息。”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所长刘家枢也提到,很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没有经过教师职业的专门化培养,很少有强烈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荣誉感,仅把教师工作作为谋生手段,缺乏强烈的职业情感。
不难看出,职业院校的一些新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化发展真的很迷茫。相当一部分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既未经过教育学、心理学培训,也未经过实践训练,使其对工作的投入、专注和敬业精神大打折扣。
新教师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期。如何让新教师从心理上、理念上、思维上认同高职教育这一新角色,并在这一基点上结合所在院校、部门以及自身实际去科学规划职业发展,还需要高职院校进行积极帮助和引导。
一些青年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解读知之甚少,专业化实践训练不足,动手能力差,导致教学之困。
初为人师
面临角色转换考验
余威明大学毕业后来到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已经有8年多时间了。从当年教学经验空白的一名大学毕业生,如今成长为一名教学科研型的青年骨干教师,对于余威明来说,这中间经历了曲折的成长历程。“记得刚来学校时,自己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对于高职学生也没有较为客观的认识,迷茫的情绪影响到了自己的工作表现,工作业绩和评价都不好。”
由于对高职教育的特点认识不清晰、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理解、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了解,很多青年教师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惑:“要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我们自己最缺乏的是什么”、“从一个校园进入另一个校园的我,深深感到自己职业技能的缺乏,而怎样才能获得这些技能”、“我学的专业是经济学,现在教学转向了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才能适应”……
2001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的张远海,曾先后在广州无线电集团、广州电子工业部第七研究所从事电子产品研发工作。2008年,张远海来到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从教。张远海说:“作为具有多年电子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我的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强。当初从事教学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进入教师角色,适应日常教学工作。”初为人师,虽然专业技术能力比较强,但是由于缺乏教学经验,让张远海困惑了好长一段时间。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工学结合是一个大问题。”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教师王立英原来在本科院校从事教学,2008年9月调入高职院校任教。从本科教学转到高职教学,1年多的实践让王立英深刻体会到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与其专业密切相关,促使王立英这样一位语言类教师也需要有意识地关注和学习与所教学生专业有关领域的知识。
据记者了解,高职院校新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多数,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力是最大的优势,但经伦满腹的他们一走上高职讲台,挑战随着不适接踵而至:面对项目式工学结合课程不知如何下手,精心准备的理论教学学生睡倒一片,实践实训指导自己又动手不来。究其因,职业教育的认识和解读知之甚少,新教师学程中专业化实践训练不足,动手能力差,导致了教学之困。
职业院校教师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又要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训指导能力。
专业发展
检验实践教学能力
“没有真正在企业接受锻炼,不了解实际企业的运作和生产流程,就很难适应以强调动手能力为特征的职业教育。”郭晓艳是广东省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光机电工程系一名任教两年多的青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郭晓艳体会最深的是,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别需要企业实践经验,比如“金属切削与机床”这门课的刀具角度部分以及机床传动部分,一定要有过亲身体会,才能把课程讲授清楚。为了上好这门课程,郭晓艳曾多次在学校光机电实训中心请教师傅并亲手操作机床,以达到熟练为止。
“在数控领域,半年不进企业就跟不上行业变化了”、“职业教育尤重言传身教”、“一名合格的职业院校教师,除了要胜任课堂教学,还必须了解企业和市场,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高职教师必须具备实践教学能力,是记者采访过程中青年教师提到最多的一句话。
对此,王维新认为,高职青年教师确实面临着如何由掌握理论向实践动手转换的问题。一是教学如何做到强调以实验室与实训基地为中心,注重在实践教学中渗透理论;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尝试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模式;以技术、技能操作作为考试标准,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其具备“零距离”上岗素质。二是科研方面,如何从纯学术研究向应用技术服务与开发方面转换。
“职业院校教师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具备较高的课堂教学技巧,又要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训指导能力。但不少高职院校目前还存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放任’与‘被专业化’的现象。”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所长邱开金教授对此解释说,许多高职院校对如何有效帮助青年教师从“知识型”向“知识技能型”转变,讲得多但具体的行动少,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转型其实处于“放任”状态,只能任凭教师“自生自长”。与之不同的另一现象是,有一些高职院校很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实际能力培养,但要求教师依岗转型、按课程设置之需培训。这种做法的不足是没有充分考虑、尊重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选择,教师“被专业化”色彩重,为日后的教师主动性发展留下不良影响。